脱贫攻坚事关群众福祉,事关全面小康,而今脱贫攻坚已进入全面决战期,但仍有极少数驻村干部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,将驻村变为“走读”,在思想上疏远群众,在工作上脱离群众。
从八项新规正风肃纪到群众路线深得民心,党中央晾晒“官赌”,查处“走读干部”,一张张红色“成绩单”,从四风“明疾”到慵懒的“暗症”,一网打尽的方式,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信心与决心,倾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、为民服务、勤政务实、敢于担当、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。
俗话说:“上面千根线、下面一根针”,基层干部事务繁杂、压力大,服务在基层,服务在第一线,其间的辛苦可想而知。然而,部分基层干部工作在当下,生活在别外的“候鸟方式”,心不在岗位、脱离群众、作风漂浮的工作状态,着实让人忧心,群众找不着人,出事看不到人,层层“遥控”的工作方式,破坏了党群、干群关系,伤了民心。
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 ,走读干部心不在基层,根不在基层,怎么可能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,又怎么能安安心心、踏踏实实的为人民服务?作为基层干部,与人民在一起是根本要求更是工作职责。而高达6484名“走读干部”受处份“清单”,敲响了加强管理干部监管的“警钟”,治理“走读干部”迫在眉睫。
为治理“走读干部”问题,各级干部没少花心思,没少费功夫,从视频点名到提供住宿食堂,可是效果却难尽人意。笔者认为,要想让干部“沉下来”,关键还得把基层干部的“心”留住。要想基层干部真心留下来,就得让基层干部真正的走下去,走到一线去,走到基层去,避免将责任的担子过渡到社区、农村干部中去,才能破解层层遥控的难题。制定先行是重点,让基层干部联村包片,才能让干部走出机关“大门”;量化考核是关键,制定基层干部联村包片责任书,制定好任务表,向全村、全镇公示,由群众作裁判按期打表考核,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相挂钩,才能让“走读干部”带着激情走下去,带着干劲留下来。协调解决好基层干部的食宿问题,才能让基层干部免除“后顾之忧”。提拔重用是重点,树立“有为有位”的风向标,才能让那些勤政爱民,踏实肯干的基层干部看到希望,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激情,让基层干部留下来,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,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,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,让干部甩开膀子,干出样子。(王梦云)
热门关键词:干部